■本報記者 王小月
近年來,隨著電商規模的持續擴大,快遞行業通過降低快遞費用等方式搶占市場。從長遠來看,快遞行業以價換量的模式不可持續,除了加劇低價競爭,也帶來了暴力分揀、服務質量下降等多種問題。近期,快遞行業正迎來一波“反內卷”浪潮。
記者了解到,從8月4日起,廣東省快遞底價整體上調0.4元/票,單票均價漲至1.4元以上。按照要求,各家企業均不得低于1.4元成本價攬收,否則將遭受處罰。8月5日起,通達系(申通、圓通、中通、韻達)已開始執行漲價。此次漲價主要覆蓋的是特價電商輕件及大客戶低價件,尤其是0.3千克以內的包裹。之前,另一快遞重鎮浙江義烏已于7月下旬啟動漲價機制,快遞底價從1.1元漲至1.2元。
在“反內卷”的背景下,對快遞底價進行調整是應有之義。7月29日,國家郵政局召開快遞企業座談會強調,積極推動解決“內卷式”競爭和農村地區領取快件違規收費等突出問題,維護好行業良好發展業態。8月1日,廣東省郵政管理局召開反對“內卷式”競爭工作座談會,要求積極推動解決快遞末端網絡不穩定、從業人員權益保障不到位等突出問題,鼓勵企業積極開展差異化競爭,提升快遞服務品質,共同維護快遞市場良好秩序。
據記者了解,快遞行業長期深陷“低價換量”的“內卷式”競爭,加上電商平臺一段時間以來的低價邏輯深入產業各個鏈條,傳導到物流環節,低價也成為問題的核心。目前,主要快遞企業已上市,市場份額與市值掛鉤,普遍通過降低價格來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使得基層網點的利潤空間長期被壓縮,快遞人員收入低、服務品質差,形成惡性循環。從今年第一季度凈利潤和快遞業務量來看,即便是客單價處于第一梯隊的順豐,在直營模式下,單票利潤率也不過0.63元。
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農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此次漲價可視為行業擺脫“內卷”困境的嘗試。通過設定價格底線,避免企業間的惡性價格競爭,促使行業從單純的價格比拼轉向服務質量、技術創新等方面的競爭,推動行業向更健康、可持續的方向發展。不過,袁帥也認為,對依賴低價走量的企業來說,漲價能直接增加利潤空間,然而價格提升可能導致部分對價格敏感的客戶流失,這就需要企業在提升服務質量、優化配送效率等方面下功夫,以留住客戶。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快運物流分會副秘書長解筱文認為,漲價可能會引發對有限市場資源更激烈的競爭,即便快遞短期提價成功,在行業同質化競爭本質未改變的情況下,“價格戰”很容易卷土重來。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business/show-253-362375-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