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訊 (記者趙漢斌)記者1月8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賴仞帶領研究團隊通過納米化改造,設計形成了一種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特異抑制作用的候選藥物分子,為新型抗菌藥物研發提供了新思路。相關成果近日在線發表于國際期刊《納米快報》。
金黃色葡萄球菌可引發肺炎、腦膜炎、心內膜炎、中毒性休克綜合征、菌血癥及敗血癥等多種疾病,也容易引發術后及燙傷后的傷口感染。1942年,人們發現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青霉素具有耐藥性。1959年,臨床上引入了甲氧西林這種耐青霉素酶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但兩年后,科學家又證實了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存在。該菌也被稱為超級細菌,目前在全球大部分地區的檢出率已超過30%。萬古霉素的發現成為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最后一道防線。但現在耐萬古霉素的金黃色葡萄球菌也已出現。
此次賴仞團隊設計了包含2至3個氨基酸的超短抗菌肽,并通過形成金—硫共價鍵的方式,將超短抗菌肽修飾到金納米顆粒上,得到了直徑約3納米的多肽修飾金納米顆粒。這種新型顆粒的抗菌活性和穩定性得到了極大增強,體內半衰期為17.5小時,且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現出特異抑制作用,主要作用于細菌的細胞膜并將細菌殺死。研究表明,多肽修飾金納米顆粒毒副作用小,不易誘導耐藥性,且綜合治療效果優于萬古霉素,具有顯著的抗菌候選藥物研發特征。另悉,賴仞團隊長期致力于新型抗菌候選藥物分子的研發,目前已識別出1000多種抗菌肽。該團隊也在對天然抗菌肽進行優化改造。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108-310219-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