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9月30日電 日前,以“文化,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的2023“白塔夜話”主場活動在北京舉行。來自全國文化各領域專家學者共話文化發展,共賞文化之美。
活動現場,嘉賓們圍繞“在城市文化建設中,如何認識傳統與現代、保護與傳承的關系”“如何讓傳統文化融入城市文化、塑造城市氣質”“如何認識文化創新對于新時代城市發展的重要意義”和“如何通過文化創新激發城市活力”4個議題展開討論,對西城區如何打造全國文化中心核心承載區、如何更好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言獻策。
“文物建筑可以傳承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單霽翔表示,北京市率先活化利用了歷史建筑,賦予了這些歷史建筑新的功能,讓文物建筑進入到人們的現實生活中。
談到北京文學的發展,北京老舍學院專業作家、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喬葉表示,有傳承就會有發展,只要傳承下來,它必然就會發展。
“相聲藝術源于北京,發展于京津,興盛于西城。”民革第十四屆中央副主席,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廣播藝術團藝術總監,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馮鞏表示,西城區不僅是一座充滿深厚文化底蘊的文化名區,更是承載著曲藝創新發展的歷史名城。
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中央音樂學院院長俞峰表示,必須得以人民為中心,在文化藝術上,既要挑戰、發展,同時也要腳踏實地的為人民去創造。
北京美協副主席、北京畫院院長、全國政協委員吳洪亮說:“中國藝術只要傳承了就會有未來。一副好畫,畫得是心里的東西,是真的東西,所以不怕它消失。”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國家一級導演田沁鑫認為,文化就是內容建設,戲劇的傳承應該回到中國人、中國藝術這一原點上,找到根,才能發展戲劇藝術。對于城市建設來講,如何在古老的、偉大的都城里來創新、創意,這是需要我國藝術家們去共同探索的,希望戲劇能夠助力北京的城市文化建設。
北京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所長宋寶珍提出,守正才能創新,戲劇最怕的就是僵化,喪失掉藝術魅力。要創新打破僵化,一直努力推進創新。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舞臺藝術也在日新月異的提升,通過技術手段的賦能,戲劇發展也會取得長足進步。
中國國家話劇院演員、白玉蘭獎、華鼎獎、金鷹獎最佳女演員陳數認為,作為演員要想做好文化傳承,必須要有系統的教育和理論作為支撐,才能深入體會后得出,在這個時代以什么樣的形式來呈現和傳播。
據介紹,2023“白塔夜話”文化系列活動由北京市委宣傳部指導,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文聯、北京市西城區委區政府主辦,是西城區近年來重點打造的特色文化品牌。“兩節”期間,西城區在各種特色文化空間、文物建筑、胡同小巷,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賞“非遺”、看演出、逛文創市集,讓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社會生活,推動文化繁榮發展。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33-301439-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