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立秋節氣到來。作為一種社交文化現象,“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已連續幾年成為各大茶飲品牌的營銷抓手。據記者統計,以此為由頭推出應季或限定新品的品牌包括林里、瑞幸、滿記甜品、1點點等。雖然秋天的氛圍被渲染正濃,但從氣候特征看來,民間有“秋后一伏熱死牛”的說法,立秋不等于入秋,科學防暑不可松懈。
中伏與末伏交替階段,高溫高濕的“桑拿天”仍是天氣主角。重慶市精神衛生中心提示,夏季高溫暑濕之氣最易影響心神。三伏時節,人們常感心煩意亂、睡眠不安,這正是中醫所指“心火亢盛”或“暑熱擾心”的典型狀態。冰鎮飲品雖能帶來一時涼爽,但其性大寒,易損傷脾胃陽氣(即脾胃的運化功能)。脾胃是人體氣血生化、水濕代謝的關鍵,脾胃陽氣受損,則運化失常,易生腹脹、納差、腹瀉,更易導致濕濁內生,郁久化熱。這種內生的濕熱困阻中焦(腹部脾胃區域),進而上擾心神,反致人感覺昏沉煩悶,形成“外熱內寒”或“寒包火”的復雜狀況,不利于情緒穩定。
夏季高溫難耐,空調成了許多人消暑的“標配”,但隨之而來的“空調病”卻常被忽視。江西省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科負責人邱赟表示,人體在高溫環境下血管擴張,若突然進入低溫空調房,或長期處于低溫環境,會導致血管收縮,影響血液循環和代謝功能。據介紹,長時間不用的空調在使用前最好及時清理。室內外溫差過大容易造成不適,驟冷驟熱機體很難適應,容易出現免疫功能的紊亂、免疫功能低下等問題。因此設定制冷溫度不宜過低。開空調時,建議2小時~3小時左右開一次窗,每次通風約10分鐘~15分鐘。避免直吹身體,尤其是頭面部、膝蓋、小腹、腰部等。
飲食調養方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順義婦兒醫院臨床營養科醫生李永進表示,夏季飲食要注意多吃溫熱食物,以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并適量補充水分。(記者韓璐)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108-361996-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