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禮
類型的固化會削弱觀眾觀影的新鮮感。真正能穿越時間和文化壁壘的作品,無一不是用真情實感與觀眾對話
這個暑期,好萊塢超級英雄電影《超人》和《神奇4俠:初露鋒芒》先后在我國內地上映,卻幾乎沒濺起多大水花。7月11日上映的《超人》僅6400萬元票房,7月25日上映的《神奇4俠:初露鋒芒》票房至今剛過4000萬元。相較于昔日的高光時刻,超級英雄電影的票房成績只能用慘淡來形容。
不僅是這兩部影片,近年來好萊塢超級英雄大片在中國電影市場上整體表現疲軟。《美國隊長4》《雷霆特攻隊》《雷霆沙贊!眾神之怒》等,口碑與票房全部遇冷。曾經風靡全球、締造票房神話的超級英雄電影,如今似乎難入中國觀眾法眼,很多其他類型的好萊塢大片在中國市場也逐漸失去了往日風光。
“超級英雄影片”為何不再受到中國觀眾青睞?一方面是電影生態發生了變化,國產影片不斷進步,中國觀眾對好萊塢大片逐漸祛魅。流媒體平臺的異軍突起,也極大地改變了觀眾的觀影習慣。大量優質影視作品通過網絡觸達觀眾,人們足不出戶便能享受豐富的視聽作品,這在較大程度上分流了影院觀眾群體。
另一方面,觀眾電影鑒賞水平提高,不再滿足于劇情套路化、角色扁平化的類型敘事。超級英雄電影長期以來正邪對立的簡單劇情架構,以及過度堆砌特效的創作模式,逐漸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觀眾渴望在銀幕上看到更具深度、能反映現實社會與復雜人性的故事,期待角色塑造更加立體豐滿,敘事節奏與邏輯更加精巧合理。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勇于突破類型限制的影片取得了成功,《堅如磐石》《人生大事》《八角籠中》等國產影片皆是如此。國外優秀影片中,美國影片《奧本海默》采用非線性敘事,打破傳記類型片桎梏,贏得口碑和票房雙豐收。泰國影片《姥姥的外孫》融合家庭、親情和社會議題,很難歸入某一類型,也沒按類型套路敘事,卻引發眾多觀眾情感共鳴,以小成本收獲好口碑和高票房。
電影類型的形成是市場細分的結果,市場根據觀眾需要和類型要素,提供相應產品,有其規律性、合理性。但是,類型的固化會削弱觀眾觀影的新鮮感。真正能穿越時間和文化壁壘的作品,無一不是用真情實感與觀眾對話。當一部影片的故事和人物能夠揭開生活的表象,觸達人性的共通點,電影就獲得了觀眾。
對于創作者而言,與其糾結于“拍什么類型”,不如專注于“如何打動觀眾”。畢竟,觀眾走出影院后,能記住的從來不是“這是一部什么類型的電影”,而是這部電影讓自己哭了、笑了、走心了。在短視頻、微短劇等多種影像娛樂新形態的沖擊下,電影只有突破陳詞濫調的“魔障”,才能在激烈競爭中保持生機與活力。
(作者為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秘書長)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33-362567-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