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興起
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不少樂趣
然而一些不法分子
卻打起了買賣互聯網賬號的主意
這可不是什么“正經生意”
這些生意的背后
是違法犯罪的深淵!
案情回顧
近日
江西吉安網安部門
在工作中發現
轄區有人涉嫌通過互聯網
從事違法犯罪活動
經過調查研判
民警很快鎖定嫌疑人羅某身份
民警火速出擊
于當天晚上在羅某家中將其抓獲
同時現場查獲10余部作案手機及硬盤
△在羅某家中查獲的作案手機及硬盤
羅某對其違法事實供認不諱
并交代其在家上網時
無意中看到高價收購社交賬號的廣告
在明知違法的情況下
羅某通過上網大批量購買虛擬手機號
再注冊某App賬號售賣非法獲利
期間向不特定人員
出售某App賬號高達4000余個
非法獲利巨大
處罰結果
目前根據
相關法律法規
公安機關依法對羅某作出
沒收違法所得、罰款
并處行政拘留的處罰決定
警方提醒
1.犯罪分子為了行騙并逃避監管,有大量賬號需求,這些租來或買來的賬號,可能被用來發布違規廣告、垃圾營銷,更有可能從事電信詐騙、洗錢、網絡賭博等違法犯罪活動;
2.被賣出去的不僅僅是一個賬號,也可能是你的實名身份。從表面上看,你只是出租、轉賣了自己的互聯網賬號,實際上你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成為了網絡灰產的幫兇。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
在日常生活中
切勿將銀行卡、身份證、手機號
支付賬號、社交賬號等
與個人信息安全息息相關的賬號
買賣、租賃、出借給他人
請大家共同守護信息安全
保護好個人信息
拒絕成為網絡犯罪的幫兇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
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處或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二百八十七條之二
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是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為其犯罪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器托管、網絡存儲、通訊傳輸等技術支持,或者提供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有前兩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第三十一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買賣、出租、出借電話卡、物聯網卡、電信線路、短信端口、銀行賬戶、支付賬戶、互聯網賬號等,不得提供實名核驗幫助;不得假冒他人身份或者虛構代理關系開立上述卡、賬戶、賬號等。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czyfgj.cn/showinfo-124-362386-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